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讯(记者 却咏梅)7月31日,莫言新作《晚熟的人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,这是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作品。
在《晚熟的人》中,莫言用12个故事讲述了获诺奖后的里里外外,其中有喜有悲,有荒诞有现实,从上个世纪到当下社会,从历史深处步入现实百态,壁立千仞,气象万千。
莫言曾说:“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。”像福克纳书中的约克纳帕塔法一样已然成了文学地标的高密东北乡,也不过是莫言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构筑的文学幻境。在书中,莫言既延续了以往的创作风格,又明显注入了新的元素——汪洋恣肆中多了冷静直白,梦幻传奇里多了具象写实。他的眼光不再聚焦于“英雄好汉王八蛋”,而是转向了那些*平凡*不起眼的小人物,通过他们反映时代的潮起潮落。
莫言讲故事向来爱用*人称“我”,《晚熟的人》延续了这一习惯。不同的是,这12个故事中的“我”大都借用了作家本人当下的年龄和身份,莫言真正将自己写进了故事里,毫不避讳地向读者敞开了获得诺奖后的生活。读者随着小说里的这位“莫言”,获奖后回到高密东北乡,发现家乡一夕之间成了旅游胜地,《红高粱》影视城拔地而起,山寨版“土匪窝”和“县衙门”突然涌现,“还有我家那五间摇摇欲倒的破房子,竟然也堂而皇之地挂上了牌子,成了景点”。每天都有人来参观,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,甚至还有不远万里前来的外国人。
莫言说:“小说中的莫言,实际上是我的分身,就像孙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。他执行着我的指令,但他并不能自己作出什么决定,我在观察着、记录着这个莫言与人物交往的过程。”小说中的“莫言”更像一个故事的寻访者和记录者,偶然路过人生百态,对争执不予置喙,对善恶不妄定论,始终冷静和淡然。作者的价值观始终深藏在文字背后,这些故事也因为“莫言”的介入更接地气,更加精彩。
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,莫言的写作状态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。随着《晚熟的人》问世,“闭关”了太久的莫言终于给出了答案:“获奖八年来我一直在创作,或者在为创作做准备。”期间,他写过戏曲、诗歌,也到过很多地方旅行考察,他依旧关注着家国的变迁,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,并用文字进行讲述。“对于一个作家来说,你所做的事,都可能成为小说的素材或灵感的触发点。”
《晚熟的人》?莫言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
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